奥运盛会的阴影:财政黑洞与北京的“例外”
国际奥委会(IOC)正焦急地寻找2024年巴黎奥运会后的下一个东道主。 越来越多城市因高昂成本和公众反对而退出申办:挪威奥斯陆、德国汉堡、瑞士锡永…… 这迫使IOC将目光投向东方,一份2023年的IOC文件中甚至明确表示,“北京经验值得再次借鉴”。 然而,这真的是邀请,还是某种“接盘计划”? 这背后,是奥运会日益凸显的财政风险,以及一个需要深刻反思的模式。
蒙特利尔与雅典的惨痛教训历历在目,如同两座警示碑,铭刻着奥运会背后令人不安的经济黑洞。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这座法语城市倾尽全力,兴建了号称“未来之塔”的奥林匹克主体育场。 然而,这座拥有夸张凌空设计、天文数字预算的体育场,却因永远完工不了的工期和不断追加的预算(最终从1.2亿美元暴涨至15亿美元),成为一个巨型烂尾工程。 奥运开幕时,屋顶甚至尚未安装完成。承包商的罢工、工期的拖延,最终导致魁北克省政府被迫征收长达30年的烟草税以偿还巨额债务,直到2006年才彻底还清。 这座耗资巨大的体育场在奥运结束后9年才最终建成,此后却几乎无人问津,维护成本远高于其使用价值。“这不是奥运,这是国家的债务陷阱,”一位加拿大议员愤怒地指出。
展开剩余69%2004年雅典奥运会,现代奥林匹克的起源地迎来了“荣归故里”的机会。希腊政府高喊“重返辉煌”,斥资高达110亿欧元,修建了全新的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城市轻轨、高速公路,甚至还耗资过亿挖掘了“地铁考古站台”。 然而,预算不足、工期紧张导致工人罢工事件频发,许多建筑以牺牲质量和安全为代价赶工完成。奥运会结束后,这些奢华的场馆迅速沦为废墟。 2012年,一位英国记者探访雅典奥林匹克公园时,看到的景象触目惊心:篮球馆杂草丛生,游泳馆水干涸,更衣室门锈迹斑斑,整个场地如同死城。“我们以为是庆典,没想到是葬礼,”一位雅典市民悲叹。 这场“奥运盛宴”最终成为压垮希腊的最后一根稻草,直接导致希腊债务从2004年的GDP的100%暴涨至2009年的146%,并引发了2009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
与蒙特利尔和雅典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 北京奥运会在场馆规划、赛后利用、安保运营等方面的高效和节约,被IOC视为“成功典范”。 国家体育场(鸟巢)不仅在奥运开幕式上惊艳全球,还在此后十余年中持续举办F1电动方程式、世界田径锦标赛、怪兽卡车表演、电竞赛事等各种活动,2022年冬奥会更使其成为全球首个既举办夏季奥运会又举办冬季奥运会的场馆。 水立方在奥运后改建为水上乐园,年游客量超过百万,之后又改造为冬奥冰壶比赛场馆,年收入高达1.8亿元,远远超过了大多数奥运场馆“建完就封”的命运。 这才是北京奥运会“后遗产”中最宝贵的部分——它没有成为财政黑洞,而是华丽转身成为国家体育文化的长期资产。
然而,北京奥运会的成功并非易于复制。东京奥运会超支一倍以上,巴黎奥运会提前设立应急预算线…… 所有国家都在谨慎计算着奥运会的投入与回报。 中国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会急于再次举办奥运会。 一位清华公共政策学者指出:“再办奥运,不仅是财政决策,更是国际关系决策。我们不是不可以承办,而是没有必要现在承办。” 奥运会已不再是国家形象的唯一出口。
国际奥委会需要改变其陈旧的“光环神话”包装策略,否则将难以找到愿意申办的城市。 如今的世界,已非百年前那个为荣耀不惜倾家荡产的时代。 中国也早已不是那个需要通过奥运来证明自己的新兴国家。 奥运会,是荣耀,也是负担。 也许,最需要改变的,不是哪个国家“接盘”,而是奥运会本身的运行模式。 只有奥运会轻装上阵,它的火炬才能真正照亮人类和平与友谊,而不是债务的深渊。
"
发布于:内蒙古自治区第一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