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和平危局:2025年联合国大会上的巴以僵局与全球抉择
2025年9月,联合国大会的会场外,全球的目光再次聚焦中东。国际危机组织、皮尤研究中心等权威机构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巴以问题的僵持已成为威胁全球稳定的关键因素。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罕见地发出严厉警告:“没有巴勒斯坦国的建立,中东和平将永远无法实现。”这一表态迅速引发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响。
然而,外界的呼吁并未缓解中东的紧张局势。同月,加沙地带战火重燃,以色列国防军(IDF)对加沙城展开大规模军事行动,导致新一轮的难民危机。据联合国难民署统计,短短几天内,超过5万名巴勒斯坦平民被迫逃离家园,流离失所。
展开剩余82%与此同时,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公开宣布扩大约旦河西岸的犹太人定居点,并强硬表态:“这片土地属于以色列,不会存在巴勒斯坦国。”更令人担忧的是,以色列政府还提出正式吞并部分约旦河西岸地区的议案,此举立即激起阿拉伯世界的强烈反对。阿联酋作为此前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的代表国家,直接警告称,若以色列执意推进吞并计划,将不得不降低与以色列的外交关系级别。
在纽约联合国大会上,法国总统马克龙直言不讳地指出,国际社会若继续对以色列的军事行动视而不见,巴以和谈将彻底崩溃。他强调:“承认巴勒斯坦国的合法地位,是解决危机的唯一出路。”法国的立场迅速得到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支持。法新社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全球已有145个国家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而美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常中唯一尚未承认的国家。
9月12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一项关键决议,为“两国方案”设定了“具体、有时限且不可逆转的步骤”,并获得142个成员国的支持。随后,法国、沙特、比利时等国正式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因签证问题未能亲临现场,只能通过视频发表讲话。
然而,国际社会的态度并不一致。美国国务卿马可·卢比奥公开批评法国的决定,称其“只会助长哈马斯的宣传,阻碍和平进程”。与此同时,美国国内也出现分歧,八名参议员联名提交决议案,呼吁时任总统特朗普承认巴勒斯坦国,尽管通过的可能性极低,但这一举动反映出美国中东政策的内部矛盾。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大会上罕见地脱稿发言,措辞严厉:“如果不落实‘两国方案’,中东将永无宁日。巴勒斯坦建国是他们的基本权利,而非国际社会的施舍。”他警告,拒绝承认巴勒斯坦的国家地位只会助长全球极端主义。第80届联大主席贝尔伯克则强调,1947年联合国第181号决议早已为两国方案奠定基础,现在是兑现承诺的时刻。
以色列国内对和平前景的悲观情绪持续加深。皮尤研究中心的最新民调显示,仅有21%的以色列人认为未来可能与巴勒斯坦国和平共处。更令人担忧的是,以色列政府内部甚至讨论“若哈马斯不投降,将考虑吞并加沙部分地区”的可能性。前国家安全顾问约埃尔·古赞斯基分析称,内塔尼亚胡的吞并计划若没有美国的默许,将面临极高风险。
曾经被视为中东和平突破的《亚伯拉罕协议》,如今因以色列的强硬政策而岌岌可危。专家指出,若以色列执意推进吞并,协议签署国虽未必完全废除协议,但双方关系可能陷入“冷和平”,协议的意义将大打折扣。
面对国际社会的压力,内塔尼亚胡在国内警告称,以色列可能被迫转型为“超级斯巴达”模式,实现经济自给自足。这一言论引发广泛争议,反映出以色列当前面临的外交孤立和安全压力空前严峻。
尽管联合国大会期间,全球对巴勒斯坦建国的支持达到历史高点,但国际危机组织指出,西方国家的承认声明缺乏具体配套措施,对实际战局影响有限。联合国事务主任理查德·高恩批评当前的外交努力为“幻想外交”,强调若不能对以色列施加实质性压力,任何口头支持都难以转化为进展。
以色列国内的悲观情绪与国际支持的高涨形成鲜明对比。皮尤调查显示,以色列社会对和平前景普遍绝望,而政府和军方更倾向于采取强硬手段。加沙的持续动荡进一步激化了以色列与周边阿拉伯国家的对立。
2025年9月的联合国大会成为巴以问题全球化的关键节点。尽管国际社会对“两国方案”的共识前所未有,但现实的战火、难民危机和政治僵局仍让和平显得遥不可及。
古特雷斯的警告绝非危言耸听。历史证明,若巴勒斯坦的国家地位无法得到承认,极端主义和冲突将不断蔓延。国际社会的责任不仅在于道义支持,更需付诸实际行动。
未来中东的走向仍充满不确定性,但有一点可以确定:没有巴勒斯坦国,中东和平将永远是一个无法实现的愿景。这一判断,已成为2025年全球最重要的政治共识之一。
发布于:天津市第一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